(2016-2020年)
县发改局:
现将《略阳县中药产业“十三五”发展规划》报来,请审阅。
略阳县中药产业发展局
2015年7月3日
(2018年1月更新)
略阳县中药产业“十三五”发展规划
中药产业是涉及种植、加工、流通等多领域的朝阳产业,也是我县具有资源优势和良好发展基础的战略性新兴产业,科学编制和实施好“十三五”规划,对推动中药产业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和意义,为进一步加快资源转化,为县域经济增长提供有力支撑点,结合我县中药产业发展实际,特制订本规划。
一、“十三五”发展思路与发展目标
(一)发展思路
立足我县得天独厚的资源优势和良好区位优势,以提质增效为目标,充分体现道地药材品质特征,逐步推进中药材基地规模化、专业化、区域化和效益化,以市场为导向,以企业为主体,以园区为承载,进行多元化、多层次的产业开发,拉伸产业链条,以招商引资为突破,不断引资、引智、引市场,整体推进中药材开发优化升级,以品牌为核心,以文化为引领,深度融合地域特色和民俗特征,打造具有文化内涵和市场优势的“略阳中药”品牌,加强质量标准和安全管理,加强科研和自主研发,开展野生资源保护,强化中药种植、加工、流通各产业链的联结和协同作用,着力构建标准化道地药源基地生产体系,中药材产地初加工及精深加工生产体系,现代流通及循环生态开发体系、中药基础科研及服务四大体系,全面推进中药产业结构调整,资源开发转型升级,实现区域化、专业化、市场化和现代化的产业发展新格局。
(二)发展目标
1.产业发展目标。“十三五”期间,中药产业销售收入年均增长12.6%,到2020年,全县中药产业销售收入达到7亿元,其中,中药材基地实现销售收入2.4亿元,中药材开发企业实现销售收入4.6亿元,农民人均从中药产业中获得的收入达到4667元。
2.基地建设目标。到2020年,全县中药材地存面积达到72万亩,规范化种植面积达到30万亩,专业化原料供应基地3万亩,珍稀名贵野生中药材驯化繁育基地1万亩。建成优势中药材示范镇、示范村20个,制订3—5个中药材规范化生产标准,并经省级部门认定颁布实施。
3.企业发展目标。到2020年,建成以我县优势中药材为原料的中药材产地初加工及精深加工生产体系,培育年产值过亿元的涉药企业3家,年产值过3亿元的企业1-2家,上市公司1家。
4.品牌发展目标。到2020年,中药研发新产品总数达5—10个,取得国药准字药品批号1—2个,国食健字产品批号2—3个,注册商标1—5个,创建省级以上著名商标或品牌1—3个,国内知名产品和品牌3-5个,努力将略阳中药产品打入国际市场。
5.项目建设目标。“十三五”期间,共规划编制中药产业重大项目33个,计划投资12亿元,预计年可实现产值41.38亿元。
二、主要任务
(一)标准化道地药源基地生产体系建设
以提质增效为目标,充分体现道地药材品质特征,逐步推进中药材基地规模化、专业化、区域化和效益化。以“公司(合作社)+基地+农户”的发展模式,推动中药材基地规模化发展,形成专业化原料供应基地,实现基地效益与市场需求对接。按照“因地制宜、集中连片”的发展原则,优化产业布局,重点建设以杜仲、天麻、猪苓、柴胡、银杏五大骨干品种为主的生产区域,形成以金家河流域为主的杜仲生产区,以五龙洞、西汉水流域为主的天麻生产区,以八渡河、黑河流域为主的猪苓生产区,以309省道沿线带状区域为主的银杏生产区,以马蹄湾、乐素河流域为主的柴胡生产区。同时科学筛选白及、石斛、重楼、青钱柳、油用牡丹等珍稀特色新品种药材进行后续发展。“十三五”期间,共规划编制基地建设项目7个,计划投资3亿元,重点实施:杜仲良种及专业化原料基地综合建设、天麻药源基地建设、药用菌种植基地建设、银杏专业化产业园建设、黄精规范化种植基地建设、林地套种中药材建设、珍稀特色名贵中药材繁育基地建设。到2020年,全县中药材基地建设实现产值8.9亿元。
(二)中药材产地初加工及精深加工生产体系建设
以我县优势中药材为原料,构建中药材产地初加工及精深加工生产体系,形成集药品、保健品、工业品、中间提取体、中药饮片以及食品、饮品、健康概念新产品等制备能力的多元化、多层次产业开发集群。以市场为导向,以企业为主体,以园区为承载,以招商引资为突破,整体推进中药材开发优化升级。主要建设:以永杨医药、百圣生物为主的现代化保健品开发产业链,以嘉木杜仲为主的杜仲胶工业品开发产业链,以华瑞杜仲为主的中间提取体产业链和以向杨药业公司为主的饮片加工及流通产业链。在中药药品开发上,主要建设以中药药品、配方颗粒剂生产为主的制药产业链,在循环利用上,主要建设以生物有机肥、饲料、农药开发为主的生态产业链,在文化旅游上,主要建设以中药文化旅游产品及生活用品开发为主的产业链。“十三五”期间,共规划编制加工体系建设项目15个,计划投资3.6亿元,重点实施:中药材产地初加工及中药饮片加工、以略阳地产中药材为原料的药品开发、中药材有效成分提取生产线建设、中药配方颗粒开发加工、中药保健品开发、中药保健茶系列产品开发、中药保健酒系列产品开发、中药材风味小食品系列产品开发、中药材文化旅游产品保健洗浴等综合产品开发、中药工业渣有机肥及特种饲料开发、杜仲胶及其制品综合开发、娑罗果初加工及精粉加工、天麻综合开发加工技术改造、银杏系列产品开发、银杏外种皮生物农药开发等项目。到2020年,全县中药加工企业实现产值22.45亿元。
(三)现代流通及循环生态开发体系建设
立足我县良好区位优势和生态优势,着力构建以交易市场、电子商务为主的现代化流通平台,以氐羌民俗特色为主的药膳饮食文化平台,以生态园、主题公园为主的健康旅游产业平台。充分发挥协会、专业合作社等中介组织的桥梁纽带作用,以“互联网+”的模式进行宣传推广和市场创新,构建县—镇—村一体化营销网络,形成农户—基地—市场互利共赢的联结机制,大力实施品牌战略,以文化为引领,深度融合地域特色和民俗特征,打造具有一定文化内涵和市场竞争优势的“略阳中药”整合品牌。“十三五”期间,共规划编制流通及循环生态项目5个,计划投资4.5亿元,主要实施:中药材交易市场建设、中药材电商交易平台建设、略阳县药膳饮食一条街建设、神农百草休闲生态园建设、杜仲主题公园建设。到2020年,实现年产值10亿元。
(四)中药基础科研及服务体系建设
通过与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的科研合作,以“产、学、研”为合作机制,以毛坝食品医药工业园区中心化验室为合作平台,着力构建集中药材有效成分化验检测、企业终端产品质量检验、人才培育、高新技术孵化、产品研发为一体的功能性综合服务体系,加强中药材产前、产中、产后技术服务和指导,提高病虫害防治技术水平,加强野生资源保护及合理利用开发,初步建立中药材质量追溯体系,完善上游产业建设,在中药材新品种培育、新产品研发、科技含量提升、专业人才培育等方面实现突破。“十三五”期间,共规划编制中药基础科研及服务体系建设项目6个,主要实施:中药材基础测试及研发平台建设、天麻蜜环菌菌种更新选育、猪苓有性繁殖技术研究与应用、人才培养基地建设、中药材野生资源保护区建设、中药材病虫害测报防治体系建设项目,计划投资9400万元,到2020年,培养选育优质中药材新品种3—5个,建成专业化人才培育基地1个,建成中药材资源保护区3--4个,中药研发新产品总数达5—10个,整体提升中药产业软实力。
三、保障措施
(一)加强领导,建立协调推进机制。充分发挥县中药产业发展领导小组的组织领导作用,及时召开领导小组会议,协调解决产业发展中存在重大问题。建立发改、财政、农业、林业、科技、扶贫等部门共同参与的产业发展协调推进机制,根据我县中药产业链各环节特点,明确各成员单位的职责分工,形成工作合力,共同推动产业发展。农业部门要加强农业与中药材种植的相互衔接和协同发展,发改、财政部门要加大对中药产业资金扶持和政策支持力度,同时做好项目实施和资金监管工作。科技部门要加快推进科技项目成果转化和高新技术生产应用。认真贯彻“略发〔2013〕7 号”文件《关于加快发展以杜仲为主的中药材产业的决定》精神,推进中药产业持续健康发展。
(二)制定切实可行的优惠政策。在对产业发展基础和市场需求进行充分调研的基础上,制定切实可行的、实实在在的中药产业优惠政策,在中药材基地建设和促农增收上制定以奖代补、项目直补等优惠政策,在中药材流通上制定保鲜中药材“绿色通道”优惠政策,探索建立中药材加工业扩能改造和提高质量标准的激励政策,在招商引资用地、财税优惠以及农用地补贴、固定资产投资补贴等方面制定支持中药产业发展的各项优惠政策。
(三)建立多元化投融资体系。建立以政府性资金为引导,企业投入为主体,社会资金广泛参与的多元化投入机制,在道地性药源基地建设、中药材精深加工、中药循环体系建设等具有良好成长性的产业化项目上予以重点扶持。多渠道整合项目资金,充分发挥财政资金“四两拨千斤”的杠杆作用,针对上、中、下游产业链关键环节加强资金投入和项目扶持,广泛招大商、招好商,吸引民营资本、社会资金投入到中药产业开发领域,形成以政府为引导、企业为主体、个人和社会多元化投入的投资机制,加强资金监管,确保产业发展安全健康运行。
(四)创新产业发展模式。在经济发展新时期,探索适应当前产业发展的新模式、新方法,以“公司(合作社)+基地+农户”的生产模式,发挥龙头企业和专业合作社的引领带动作用,建立起风险共担、利益共享的合作机制,鼓励中药加工企业建立原料生产基地,实现基地效益与企业需求对接,推动中药产业稳定发展。充分发挥中药协会、杜仲协会的纽带链接作用,强化市场与广大药农的紧密联系,合理投资发展,规避市场风险,促进农民持续稳定增收。
(五)加强专业人才队伍培养。采用“走出去”、“引进来”的方式,鼓励专业人才的交流与对接,充分利用科研院所、高等院校的技术、人才优势创办人才培育基地,提高新技术、新成果的入户率和转化率。建立人才培养机制,设立人才培训基金,采取大专院校委培、同行业考察学习、聘请名师讲课等形式,强化中药材产业人才队伍建设力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