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2020年)
各镇(街道办)人民政府,县政府各部门、直属机构,中省市驻略各单位:
现将《略阳县“十三五”环境保护规划》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略阳县环境保护局
略阳县发展和改革局
2016年8月15日
(2018年1月更新)
略阳县“十三五”环境保护规划
“十三五”时期(2016—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全面深化改革的攻坚时期,也是我县加快经济转型发展、强力推进“三个略阳”建设的关键时期。根据中、省、市环境保护“十三五”规划编制的总体部署和要求,依据《略阳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结合全县经济社会发展和环境保护工作的实际,编制本规划。
一、“十二五”环境保护工作回顾
(一)主要成效
“十二五”以来。在县委、县政府的坚强领导和县人大、政协的监督指导下,全县环境保护工作坚持以汉江流域污染防治三年行动计划为总揽,以改善城乡环境质量为目标,以实施污染治理、总量减排、生态保护、环境执法、能力建设五大环境保护工程为抓手,着力解决突出环境问题,全力保障辖区环境安全,顺利完成了“十二五”主要目标任务,实现了圆满收官。
1、环境质量持续改善。境内汉江和嘉陵江流域出境水质稳定保持Ⅱ~Ⅲ类标准,符合地表水水环境功能区划标准要求;县城和农村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达标率100%。城区环境空气中SO2、NO2、PM10浓度总体符合国家二级标准;自然降尘符合省控标准。城市区域环境噪声、道路交通噪声和环境功能区噪声基本符合国家相关规定标准要求。放射源安全受控,辖区内未发生较大环境污染事件,环境安全状况稳定。
2、污染减排成效显著。严格控制污染“增量”,大幅削减污染“存量”,通过实施火电、冶金、化工、建材等行业企业污染治理、落后产能淘汰和废气脱硫、脱硝等重点减排工程设施建设,全县污染物排放总量大幅下降。“十二五”期间,全县累计削减化学需氧量209.08吨、氨氮18.7吨、二氧化硫5805.4吨、氮氧化物4977.4吨,污染物排放量较2010年分别下降12.89%、12.72%、9%、10.15%,超额完成市上下达我县的污染物总量减排任务。
3、污染治理取得重大突破。围绕开展汉江流域污染防治三年行动计划,大力实施“四大工程”,全面推进环境污染治理。全县累计完成工业废气、废水治理工程12个,关停污染严重企业3家、淘汰落后工艺生产线2条,重点污染源废水废气达标排放率达到95%以上,危险废物处置率100%。全面落实大气污染治理措施,累计除燃煤锅炉19台,城区32家餐饮企业完成清洁能源替代和油烟烟尘治理改造任务。建成了县城生活污水处理厂和垃圾处理厂,城镇生活污水处理率达到90%、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到95%以上,医疗废物处置率达到95%以上。
4、生态环境保护深入推进。启动了省级生态文明示范县创建工作,全县共创建省级生态镇村5个,市级生态镇16个、生态村28个,创建绿色文明示范单位36个,生态建设示范引领作用日益彰显。完成了县城生活饮用水源地保护区划调整,划定了新的一、二级水源保护范围;编制完成了12个镇农村集中式饮用水源地环境保护规划,并落实了水源保护措施。开展了农村规模化畜禽养殖污染治理,废弃物综合利用和处置率达到80%以上。
5、环境监管能力不断增强。坚持“源头严防、过程严管、后果严惩”,对重点污染源污染物排放实现网格化监管,5户国控和省控重点污染源均安装了在线监控设施,在线监测设施安装率100%、数据传输有效率94.74%。深入开展环保大检查和整治违法排污企业保障群众健康环保专项行动,排查整治各类环境违法问题85起,有力震慑和打击了环境违法行为。建成了县城大气自动监测站,加大对32家重点环境风险源及尾矿库的日常监管,成功处置了甘肃锑污染环境事故,全现环境监管能力显著增强。
6、公众环保意识进一步提高。充分利用报刊、广播、电视、网络等媒体开展全民环境保护宣传教育,通过开办环保网站、环保微博,在城区主干道刷写大型环保宣传标语、租用固定广告牌位、举办各类环保法规培训班等方式进行长期宣传。同时,深入开展“6.5”世界环境日宣传系列活动,大力实施环保进学校、进社区、进机关、进企业、进村庄等活动,传播环保理念,倡导绿色生活,公众环境保护意识不断提高。
(二)存在问题
1、环境问题仍然突出。大气污染防治依然严峻,全县产业、能源结构不合理,城市扬尘、餐饮业油烟污染严重,机动车排气污染加重,大气环境质量持续改善难度加大;水污染防治不容乐观,境内嘉陵江干支流污染企业水体污染负荷逐年增大,八渡河、东渡河生活污染未得到彻底根治,保持河流水质稳定达标压力巨大;土壤环境污染问题凸显,境内一些工矿企业周边土壤受污染程度较重,历史遗留工矿企业污染问题点多面广,土壤污染治理的任务十分艰巨。
2、环境安全隐患依旧存在。全县环境风险隐患多,境内重点污染源企业、涉重金属企业、尾矿库、危险化学品储存使用企业以及309省道危险化学品运输等环境安全隐患防范难度大,突发环境污染事件仍有可能对局部环境造成严重污染,应对突发性环境污染事件的能力亟待加强。
3、农村环境问题依然突出。全县农村生活污水、生活垃圾、畜禽养殖污水和粪便处理滞后,农业生产中化肥、农药、农膜过量使用,直接影响地表水水质和土壤环境质量;农村环境脏乱差的状况较为普遍,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工作亟待加强。
4、监管能力依然薄弱。全县环境监管人员数量不足、业务能力不强,环保局至今没有固定办公场所;镇(办)基层组织无环境管理机构和专职人员;环境监测设备不足,全县大气、地表水、噪声环境质量和污染源监测仍以手工监测为主,均未实现自动监测;环境执法技术手段落后,执法装备、车辆、经费不足,快速反应和应急处置能力仍然薄弱,环境监管能力不能适应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需要。
二、“十三五”环境保护面临的形势
(一)有利条件
1、我国环境法治日臻完善带来的机遇。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国务院把生态文明建设和环境保护摆上更加重要的战略位置,作出一系列重大决策部署。新修订的《环境保护法》加大了环境违法行为的惩处力度;国务院相继发布实施的《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和《土壤污染防治行动计划》,使环境污染防治思路日趋清晰;中央决定的环保监测、监察机构改革,也为严格执行环保法律和政策奠定了基础。
2、中省市大力推动生态文明建设的机遇。中省市将会继续建立健全法律法规体系,加强规划和政策引导,综合运用财税、价格等经济杠杆,推动环境保护事业发展。略阳是西部大开发、南水北调中线、生态功能区保护、秦巴山区区域扶贫攻坚及丝绸之路经济带等五大国家战略的承载地或关联地,“十三五”时期是这些政策实施的叠加时期,这将为我县强化生态环境保护、加快基础设施建设、突出优势特色产业发展提供难得的政策机遇。
3、中省市高度重视汉江流域环境保护的历史机遇。我县地处汉江源头,是南水北调和引汉济渭工程的重要水源涵养区,生态环境保护已纳入国家的生态安全战略中,随着生态补偿政策的实施和机制建立,有助于加大对水源涵养区的财政转移支付和项目建设支持力度,进一步调动社会各界保护环境、建设生态的积极性,推动我县因资源开发和保护环境带来的矛盾问题的解决。
(二)面临的主要挑战
1、环境保护政策约束趋紧,保护与发展矛盾突出。随着国家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开始供水和引汉济渭工程的建设,中省市将实行更严格的环保政策,这使支撑我县经济发展为主骨干的矿产开发产业和企业发展受到严峻的挑战。当前,我县依然存在产业化水平低,配套设施建设滞后,钢铁、水泥、磷化工等高能耗工业占比大,初级加工多,高精尖产品少,经济增长模式粗放和结构性产能过剩的问题比较突出,企业转型与经济增长、社会就业、财政增收的矛盾叠加,优化和调整产业结构任重道远。
2、污染物排放总量增加张力强劲,环境质量改善压力较大。“十三五”时期,我县国民生产总值预期年均增长10%以上,到2020年将达到85亿元。在中高速发展中,以煤炭、石油为主导的能源结构在短时间内不会根本改变,经济增长主要依赖物质资源消耗的状况无法得到根本改变,产业发展以资源密集型和资本密集型为主,资源消耗量和污染物排放总量将呈继续增加的态势,环境治理和环境承载压力大。
3、复合型污染的特征更加明显,解决环境问题难度加大。我县工业企业相对较多,长期以来,环境污染的不断积累使得环境问题变得更加脆弱而敏感,污染物来源从以工业污染和生活污染为主不断向工业、生活和农村、面源并存转变;污染特征从单一型、点源污染向复合型、区域型、系统型污染转变;在现有的经济技术条件下,一些问题短时间内将难以有效解决,环境污染影响和治理的难度进一步加大。
三、规划思路和原则
(一)总体思路
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为目标,以全面深化改革为动力,以建设生态文明为和“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理念为引领,抓住加快推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重要战略时期,以保护环境、优化发展、维护权益为主线,以减少污染物排放、改善环境质量、防范环境风险为重点,着力解决影响人民群众健康和影响可持续发展的突出环境问题,持续改善城乡生态环境质量,全力保障生态环境安全,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供强有力的环境支撑。
(二)规划原则
1、以人为本、绿色发展。坚持以人为本,人与自然和谐,切实维护人民群众环境权益;正确处理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关系,在发展中落实保护,在保护中促进发展。
2、预防为主、综合治理。坚持环境保护与发展综合决策,从源头防治污染和生态破坏;坚持高效治理,不欠新帐,多还旧账,加快解决历史遗留环境问题。
3、重点突破,协调推进。集中力量突破解决重点地区、重点流域、重点行业的突出环境问题,积极推进全局性、普遍性的环境问题的解决。
4、统筹兼顾,形成合力。把环境保护放到经济社会发展大局中统筹考虑,纳入县域经济社会发展总体布局中统筹谋划。
四、规划目标
(一)总体目标
到2020年,全县主要污染物排放得到有效控制,环境质量得到进一步改善;环保投入与环境基础设施建设大幅度增加,环境监控网络得到完善;省级生态文明示范县创建成功,生态文明建设取得新进展;环境保护制度建设不断加强,形成科学、规范、高效的环境安全保障体系,为优化经济发展提供良好的环境基础。
(二)具体指标
1、主要污染物排放控制指标
主要污染物排放约束性控制指标化学需氧量(COD)、氨氮(NH3-N)、二氧化硫(SO2)、氮氧化物(NOx)排放总量逐年下降,完成市政府下达的考核目标任务。
2、环境质量指标
①水环境质量:汉江、嘉陵江流域出境断面水质分别稳定达到Ⅱ类和Ⅲ类标准,嘉陵江主要支流水质达到水功能区划标准;县城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达标率保持100%。农村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水质安全得到有效保障。
②空气环境质量:城区环境空气质量优良天数达到320天以上,可吸入颗粒物(PM10)、细颗粒物(PM2.5)年均浓度比2015年均有所下降,县城环境空气质量稳定达到国家二级标准。
③噪声环境质量:城区环境噪声功能区全面达标,城市区域环境噪声低于60分贝,主要交通干线噪声低于70分贝。
3、污染控制指标
重点污染源工业企业废水达标排放率达到98%以上,废气达标排放率达到95%以上;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和安全处置率达到95%以上;危险废物、放射性废物安全处置率达到100%;医疗废物处置率达到97%以上;放射源收贮率达到100%。
4、农村环保指标
畜禽养殖企业粪便综合利用率达到85%以上;畜禽养企业殖废水处理达标率达到85%以上;建成环境整治示范村30个、生态镇15个、生态村80个;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率达到100%。
5、生态环境指标
重点生态功能区县域生态质量良好,自然保护区建设达到标准要求;全县受保护地区占国土面积比例≥25%,森林覆盖率达到75%以上;构建“县、镇、村”三级生态联创体系,实现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全覆盖,完成创建省级生态文明示范县建设目标任务。
6、环境监管能力建设
建立健全环境保护工作机制,环境保护投资占GDP的比重不低于3.5%;环境监察和监测机构能力建设通过标准化验收;完善环境监测网络,建成县城饮用水源地水质自动监测系统,全县国控、省控、市控重点污染自动监控设备安装与联网率达到100%。
五、“十三五”环境保护主要任务
(一)深化环境污染防治,全面改善生态环境质量
1、加强大气污染防治,改善城区大气环境质量
建立大气污染防控机制,深入推进“减煤、控车、抑尘、治源、禁燃、增绿”六大措施实施,不断强化大气污染源头治理。
(1)减煤:全面改造和拆除燃煤锅炉,推进“煤改气”、“煤改电”工程建设。大力发展清洁能源,推广使用电、天然气、液化石油气、精洗煤和太阳能等清洁能源。加快实施能源结构调整,实施城区天然气管道覆盖工程和城市集中供热工程,进一步提高清洁能源使用比例。控制煤炭消费总量,继续整治煤炭供销网点和居民生活用煤市场,到2020年,全县生活用煤总量较2015年下降20%,城市清洁能源使用率大于85%。
(2)控车:加强机动车环保标志管理,开展机动车尾气环保检测,淘汰全县范围内的黄标车、老旧车。推广使用新能源汽车,公交车、出租车全部使用天然气、电等清洁能源。到2020年,建成县机动车尾气检测线,使机动车尾气检测率达到90%以上。
(3)抑尘:加强扬尘控制管理。严格建筑施工扬尘污染控制管理,加强城市道路清扫保洁和洒水抑尘,减少道路交通扬尘污染。到2020年,城区所有道路全面实施机械吸尘式清扫。
(4)治源:深化工业污染防控,推进重点企业废气污染治理设施升级改造,实施加油站、储油库和油罐车油气回收治理,加强餐饮业油烟污染治理,强制安装高效油烟净化设施。到2020年,全县工业企业除尘、脱硫、脱硝效率分别达到100%、90%、75%以上,城区挥发性有机物和油烟污染问题得到有效控制。
(5)禁燃:完成高污染燃料禁燃区划定工作,禁燃区全面禁止生产、销售、使用高污染燃料,取缔散煤燃烧。加强秸秆禁烧,大力推广综合利用。到2020年,城区高污染燃料禁燃区面积达到建成区面积的60%以上,秸秆综合利用率达到80%。
(6)增绿:实施增绿工程,加强城市绿地建设,开展植树造林和城区“五山”绿化,减少城区和城乡结合部裸露地面。实施林带建设,实施江河两岸和公路、铁路两侧绿化工程,打造绿色生态廊道。到2020年,县城人均公共绿地面积达到15m2以上。
2、深化水污染防治,全力保障水环境安全
(1)继续提高工业污染防控水平。加强矿山采选、金属冶炼、磷肥制造、食品药品加工等行业企业的废水治理设施升级改造。到2020年,实现工业企业废水排放稳定达标和总量控制。调整产业空间布局,引导污染企业向工业园区聚集。
(2)完善城镇污水处理设施建设。加快实施进县城污水处理厂提标改造,完善城区污水收集管网系统,推进污泥深度处置和臭气治理。到2020年,县城生活污水处理率、污泥无害化处理处置率分别达到90%和80%以上。
(3)保障城镇饮用水水源安全。加快实施城乡水源保护区规范化建设,整治污染隐患,提高管护能力,确保群众饮水安全。到2020年,完成12个城镇水水源保护区规范性标志建设、隔离防护等工程,建成县城饮用水源地水质自动监测预警系统。
(4)加强畜禽养殖污染综合治理。开展畜禽养殖污染综合治理,推广生态养殖模式,构建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循环生态链。到2020年,全县规模以上畜禽养殖场要配套建设沼气发酵池,建成固体废物和养殖污水处理设施。
(5)加强旅游景区和乡村旅游环境管理。加强五龙洞旅游景区和乡村旅游“农家乐”环境管理,推进环保配套设施建设,解决污水直排、垃圾乱倒,旅游旺季脏乱差现象。到2020年,全县所有旅游景区和“农家乐”必须完成污水收集处理和垃圾收集、清运设施建设,实现废水零排放。
3、开展土壤污染防治,保障土壤安全和人体健康
依据《土壤污染防治行动计划》,依法推进土壤环境保护和污染修复治理。加强对工矿企业、农业生产、危废处理处置活动的监管,切断土壤污染源头。开展土壤污染状况详查工作,全面会诊土壤污染现状。开展污染地块土壤治理与修复试点,实施污染土壤修复工程。到2020年,完成麻柳铺废弃硫铁矿矿区土壤重金属污染治理和西渠沟区域土壤修复示范工程,使全县土壤重金属污染治理修复区域面积达到70%以上。
4.加强噪声污染防治,打造宁静舒适的城乡环境
(1)合理布局,优化功能分区。根据县城建设规划、交通规划与声环境保护规划,合理确定县城环境功能分区,优化住宅区、商业区、工业区、餐饮业、娱乐业规划布局,合理构建交通网络,有效减轻噪声对居民生活环境的影响。
(2)强化交通噪声污染防治。优化城市交通路网体系,提高通行效率。强化机动车噪声控制,加强交通噪声综合管理,加强和优化交通主干道两侧绿色屏障建设,强化敏感建筑物噪声防护。
(3)加强施工噪声污染防治。强化环保部门的管理监督作用,加大对建筑施工噪声的监督管理力度,督促施工单位制定施工现场噪声污染防治管理制度并公告。
(4)强化工业噪声控制。加强新建工业项目噪声控制,严格执行环境影响评价制度和“三同时”制度,统筹工业区噪声污染企业的总体布局。充分利用绿地系统的减噪功能,在工业集中地和居民小区之间设置多层次绿化隔离带。
5.强化固体废物污染治理,推进资源节约与高效利用
(1)加强镇生活垃圾分类收运处理设施建设。积极推进生活垃圾分类收集,重点推进有害垃圾和餐厨垃圾的单独收运、处理,鼓励与扶持废旧物资的回收利用。加强城镇生活垃圾处理设施建设和运营,完善生活垃圾的收集、清运、处理体系。到2020年,建制镇集镇生活垃圾收运体系覆盖率达到100%。
(2)深化工业固体废物管理。加快推进工业固废综合利用利用产业发展,推动工业固体废物资源化利用,培育扶持高附加值的固废综合利用企业,建设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示范基地。到2020年,建成1-2个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示范企业。
(3)加强危险废物全过程管理。加强危险废物无害化处理处置,进一步加强医疗废物处置和监管,重点加强镇级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医疗废物管理能力建设。
(4)加强建筑垃圾管理及综合利用。加强建筑垃圾的规范化分类管理和资源化综合利用,实现建筑原料—建筑施工—建筑垃圾—再生资源高效利用的绿色循环模式。
(二)加强农村生态保护,积极构建生态安全屏障
1、加强农村饮用水源保护,保障农村饮水安全
加强农村饮用水水源保护和水质检测,做到每月执法检查1次,每半年水质监测1次。加强农村饮用水水源地保护工程建设,开展农村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水质状况调查评估,排查整治影响饮用水水源水质的各类安全隐患。到2020年底前,按照镇村水源保护区划完成12个镇农村集中式饮用水源地保护保护工程建设。
2、深化农村环境综合整治,改善农村人居环境
结合农村环境综合整治,统筹规划城乡环境基础设施。加快推进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完善污水收集管网,建设人工湿地等污水处理设施。至2020年,50%的村庄实现污水收集和处理。全面推进农村生活垃圾治理,建立“户分类、村收集、镇转运、县(镇)处理”的生活垃圾处理体系。到2020年,所有建制村基本实现垃圾统一收集和处置。
3、开展生态文明示范创建,营造全民参与氛围
以镇、村为重点继续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县创建工作,加快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提档升级,广泛开展绿色企业、绿色学校、绿色医院、绿色社区、绿色机关、绿色村庄等绿色创建活动,以及生态乡镇、生态村等生态示范创建活动。到2020年底前,建成省级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县。
4.开展农村面源污染治理,控制农业面源污染
加强畜禽养殖污染治理,推广生态型零排放模式。大力发展生态循环农业,积极推广“畜—沼—果蔬林”的生态养殖模式,建立以“种植业—养殖业—沼气—种植业”为一体的农业循环产业链。控制农业种植业污染加强农膜回收利用,鼓励生产和使用可降解农膜。开发利用优质有机肥料,推进以测、配、产、施为主要内容的平衡配方施肥方式,提高肥料的利用效率。到2020年,测土配方施肥技术推广覆盖率达到90%以上,化肥利用率提高到40%以上。
(三)加强环保能力建设,全面提升环境监管水平
以“智慧环保”为统领,构建多元化、智慧型环保监管网络系统,形成环境智能监测和综合治理体系,全面提高环保监管工作水平。
1、严格落实生态文明建设制度
严格控制污染物排放总量,建立固定污染源的企业排放许可制度,实行排污许可证管理;全面实施环境监管网格化管理,按照“属地管理、分级负责、全面覆盖、责任到人”的原则,以镇(街道、工业园区)为单位划分网格,建立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网格化”环境监管体系;建设政府、企业、社会共治的环境保护体系,以环保督查、考核问责为手段落实部门及镇办党委、政府“党政同责、一岗双责”环保监管责任,以信息公开、环保诚信、责任追究、损害赔偿为手段落实企业治污主体责任,以环境宣传教育为手段落实全民参与监督环境保护的社会责任。
2、增强环境监测预警能力
按照智慧环保要求,完善空气、水、噪声等环境监测网络和重点污染源在线监控系统,建设环境预警监测网络。到2020年底前,完成2个县城空气质量自动监测站点建设;建成汉江、嘉陵江出境断面2个水质自动监测站并联网运行;完成县城噪声实时监测系统建设并联网运行。
3、提升环境执法能力
大力推进环境监察执法机构标准化建设,配齐配足必要装备,提高移动执法、调查取证、应急响应、通讯信息等装备水平。
4、加强污染排放源头控制
严格执行环境影响评价和“三同时”制度,强化建设项目环评审批,推行建设项目施工期环境监理,规范项目竣工环保验收;大力推广节能技术和设备,对“双超”、“双有”企业应依法实施强制性清洁生产审核;强化执法监督,坚决惩治建设项目未批先建、不执行“三同时”制度、不正常运转治理设施、偷排和超标排放污染物等环境违法行为。
5、完善污染源在线监控平台建设
整合污染源在线传输监控系统、12369环保热线语音系统和环境信息发布系统。加强环境宣传教育能力建设,提升环境保护宣传教育的广度、深度,扩大环境环保宣传教育的覆盖面。
6、深化环境保护队伍建设
加强环保系统干部职工思想道德教育和环保业务技能培训,深入推进环保队伍思想、作风、组织纪律和制度建设,努力打造一支作风硬、业务精、能力强的环保队伍。
(四)强化环境风险防范,构建环境应急管理机制
1、提升应对重大突发环境事件能力
完善应急体系建设,实行预防为主、预防与应急相结合的原则,建立环境突发事件联动机制,加大应急硬件投入,强化应急队伍建设,提高紧急情况下人员快速反应和处置突发重大环境污染事故的能力。
2、强化重点污染源风险防控
构建全过程、多层级环境风险防范体系,强化重污染天气、饮用水污染、有毒有害气体释放等关系公众健康的风险预警与防控。建立309省道危险化学品运输和危险化学品生产、储存及重大危险源企业监控系统。
3、建设环境应急物资储备体系
建立环境应急物资储备库,储备数量充足、质量可靠的应急专用物资,确保应急处置工作能够得到及时有效地保障。
4、定期开展环境安全隐患排查整治
加强对尾矿库等环境风险源企业和水源地等环境敏感点的排查、登记,及时掌握辖区内风险源隐患的最新情况,将环境风险消灭在萌芽状态。高度重视安全生产和交通事故引发的环境污染事故,深化对涉重金属企业、危险化学品运输、放射源使用单位、危险废物产生、使用、处置单位等重点行业环境风险防控工作。
(五)强化环境信息公开,建立健全舆论监督机制
1、搭建公众参与环境保护平台
建立环保局官方微博、官方微信平台,积极搭建公众参与环境保护平台,及时公布环境保护法律法规、环境决策、环境管理和环境质量等方面的信息,及时回应群众关注的环保热点和焦点问题,增强环保工作的针对性、时效性。
2、推进环境保护信息公开
及时发布城区地表水、饮用水源地、环境空气和声环境质量状况信息;公开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环保“三同时”验收、排污收费和违法企业行政处罚等环境信息;公开重污染行业企业环境信息,主动接受媒体、社会和公众监督。
3、提高环境信访投诉处理效率
牢固树立“群众利益无小事”的观念,着力解决人民群众关心的突出环境问题,不断加大环境信访查处力度,妥善处理环境信访投诉,切实维护公众环境权益。
(六)加强生态文明宣传,提高全民环保意识
加强生态文化宣传,普及生态文化知识,倡导绿色消费,使公众在社会生产活动中自觉地处理好人与自然的关系,保护生态环境,促进可持续发展。坚持把生态文化建设作为培训教育的重要内容,加强党政干部的生态教育,加强基层群众生态文化科普宣传,提高企业管理人员的污染防治意识,使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成为社会各阶层的自觉行动。充分发挥绿色文明示范单位和生态镇、生态村的建设成效和示范引领作用,大力开展“节能减排家庭社区行动”,提倡使用清洁能源、节约用水、绿色出行、生态旅游、绿色消费,在全社会形成低碳、节约、绿色的生活方式。
六、保障措施
(一)落实环保责任制度,确保规划任务实施
把规划的目标、指标、任务和重点工程项目纳入全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纳入各级党政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的政绩考核体系。根据规划内容和目标要求,落实各级政府和部门工作职责,建立健全环境保护责任制和环境绩效考核机制,
促使各级各部门加强协作,形成合力,确保规划顺利实施。
(二)加大环境执法力度,严格执行环保制度
严格执行环境影响评价制度,建立以环境容量为基础的项目审批机制和工业类项目环境保护准入门槛。健全污染源分类监督管理,实施污染物排放浓度和总量双控制,提升日常环境管理水平。加大环保执法力度,严肃查处环境违法行为。
(三)拓宽投资融资渠道,推进重点工程建设
加大环保项目资金争跑力度,将环境保护重点项目投资纳入县域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拓展融资渠道。环保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应纳入市政建设规划,按照“污染者负担”和“保本微利”原则,完善城镇污水处理、生活垃圾处理收费制度,落实建设资金和运行经费,确保设施正常稳定运行。
(四)加强环境宣传教育,完善公众参与机制
加强对领导干部、企业负责人的环保培训,开展环境形势和环保警示教育,增强全社会环境忧患意识和保护意识。完善公众参与环境保护制度,保障公众的环境知情权、议事权和监督权。充分发挥12369环保热线作用,拓宽和畅通群众举报投诉渠道,定期公布环保违法企业名单,曝光污染环境、破坏生态的环境违法行为,推动全社会共同关心、支持和参与环境保护。
附件:略阳县“十三五”环境保护规划重点工程项目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