略阳县白雀寺镇白雀寺因一说古寺内外常有白雀号古木;一说此地系兴州之阴谓之阙而得名。白雀寺镇位于县城以南16公里处的秦岭腹地,嘉陵江及宝成铁路穿境而过。全镇共辖15个行政村86个村民小组,3013户11656人,总面积201平方公里,南邻宁强县,北与城关镇、横现河镇、金家河镇,东与接官亭镇,西与郭镇、乐素河镇接壤。有耕地36057.9亩,其中退耕还林26760亩。境内地域特征鲜明,峰峦拱立,江河纵横,林木蔚然。按照省、市、县精准识别要求,识别出重点贫困村13个、一般贫困村2个,共有建档立卡贫困人口1556户5465人,贫困发生率为47.3%,其中:一般贫困户1101户4208人,低保贫困户373户1150人,五保贫困户81户87人,贫困残疾人328户368人。2016年脱贫159户594人,现有在册贫困户1397户4871人,2017年计划脱贫退出138户574人。
白雀寺镇的地域文化十分悠久,有两千一百余年建制史。史书所载,该地因其“水陆兼济”的优势,东汉元初二年,也就是公元115年,武都太守虞诩对嘉陵航道大兴疏浚,有力促进了当地经济发展,从而带来“水运通利,岁省四千多石。盐米丰贱,十倍于前”的繁荣与富足。至中唐贞元年间,兴州刺史严砺再次对嘉陵江进行大规模治理,致使漕粮转运“雷腾云奔,百里一瞬”,沿江乡民也大受裨益。柳宗元闻之,欣然挥写《兴州江运记》,以叙其功。经历了两宋及明清时代,持续发展的“舟楫之利”,将这里逐渐培育成一个店肆林立、街巷井然、商旅辐辏的江畔古镇。仅在民国时期,就吸引了西安、韩城、成都、安康、汉中、徽县等外地商客,云集此地拓展业务,共开设大小商号30余家,诸如“崇兴华”、“永生魁”、“德润生”、“泰和店”、“白茂恒”、“白茂永”等等,都是常年生意兴隆的诚信老店,经营各类生产生活用品和土特产,上至陇南,下至蜀北,遐迩闻名。
白雀寺古镇民居的渊源,至少可以追溯到明代中叶,由于江运和商贸的发达,外地商贾纷纭移民至此,所建房屋随之多了一种南北相兼相融的风骨,再加上氐羌文化元素的融会贯通,老街房屋的建筑形制,于是便充满了多元化的历史嬗变元素,诸如雕刻多为动物图腾的柱顶石、青灰涂抹的鸱吻式屋脊,“尺子拐、撮萁口”的结构布局。
白雀寺镇的民间艺术底蕴十分厚重,诸如南路唢呐、羊皮鼓舞、喜丧表席、嘉陵船工号子、说唱吉利、锣鼓草、曲子调、山歌子以及刺绣、书画、根雕、奇石等等,都极具实力。
该镇境内兴建于明朝万历年间的塔坡寺,位于海拔千米以上的原始林区。旧时这里庙宇深沉、香火兴旺,远近闻名。解放后因除旧布新而先后将之改建成农场、林药厂、军马场,沉沉浮浮数十个寒暑而几近荒芜。近年来却因斯地古刹遗址和自然风光的独特魅力,诸如原生态林海、草甸奇景、高山云瀑、珍稀野禽、喀斯特地貌等等,引得游人若织。2005年省宗教局批准在这里成立了县级佛教活动点管理委员会,现已拥有固定资产200余万元,管理人员26人。随着镇上正在积极实施的塔坡寺风力发电项目以及配套设施的建成,不久的将来,这里会发展成为佛教文化和高山游览互相辉映的观光胜地。
该镇境内王富沟溶洞群,由数十个大型天然洞窟错落有致地组成,其间还穿插着暗河和天洞。洞内遍布色彩斑斓的钟乳石,不仅有着惟妙惟肖的人物、动物、花卉造型,还有着可以敲击出美妙声响的石鼓、石琴。再加上沿途观之不尽的奇峰、古藤、瀑布、幽泉,葱郁的树影倒影在碧潭里,烂漫的山花盛开在鸟鸣中,令游者顿生一份恍如仙境之感。
穿境而过的数十里大江峡谷,蕴藏着巨大的旅游开发价值。此段流域属于典型的嘉陵江上游景观,夹岸峰栾入斧削,怒涛拍案似雷奔,回环曲折而又掣电狭风,尽显摧枯拉朽的英雄本色。沿江不仅可以尽情饱览古栈道留下的石榫窝、纤夫拉船形成的手扒崖、背老二凿出的指扣岩以及史书上记载的昔日行船所必须注意避让的著名险滩暗礁……而且,随着小型梯度水电站的建成,大江峡谷漂游项目的综合开发,将会吸引更多游客,来这里与大自然全方位的亲密接触。